7日將迎來立冬節氣,我國將進入冬季,北方各地也陸續開始供暖。
   然而過去一段時間,先期供暖的遼寧沈陽、吉林長春、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霧霾天氣頻現,為供暖季大氣治理再敲警鐘——冬季的北方,採暖燃煤量大幅增加,空氣質量下降,這讓政府面臨保證供暖與防治污染的雙重考驗。
   飽受霧霾困擾的人們都在關心,這個供暖季能否把PM2.5降下來,讓公眾享有更多的藍天?
   燃煤量增加是冬季霧霾“元凶”
   中國氣象局的統計顯示,剛剛過去的10月份,中東部霧霾呈現高發態勢,其中山西南部、河南、北京、天津等地達10至15天,山西東南部、河南大部達15至20天,部分地區超過20天。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表示,造成近期霧霾天氣嚴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燃煤取暖使污染物增多,加之風力小、近地面相對空氣濕度大,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敏利用其科研監測站點的數據對霧霾天氣PM2.5進行了源解析。胡敏說,煤燃燒、機動車尾氣排放、生物質燃燒等各類源都對PM2.5的生成有貢獻。
   從全年來看,採暖燃煤並非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但在秋冬供暖季,由供暖導致的排放猛增給空氣質量雪上加霜。
   系列“組合拳”打好“攻堅戰”
   供暖前夕,環保部緊急發佈《關於做好2013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嚴控燃煤污染、加強機動車污染監管等工作,保障今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序開展。
   事實上,今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已經推出一系列大氣治理新政,採取“組合拳”積極應對冬季霧霾。
   10月下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及環境保護部等在京舉行會議,共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各方共同表示,將建立協作長效機制,進一步深化區域聯防聯控,下決心打好這場“攻堅戰”。
   霧霾治理硬措施還期待細落實
   中國社會科學院剛剛發佈的《氣候變化綠皮書》認為,國家對於霧霾問題的關註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治理空氣污染,減少霧霾天氣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各界長期持續關註和行動。
   “北方採暖地區要堅持一周一調度,一周一通報。”環保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各地應著力做到嚴格控制燃煤污染,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強化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加強機動車污染監管。要積極防止和應對可能出現的重污染天氣,提前預警,及時採取響應措施。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說,要解決我國空氣污染問題需要轉變發展方式,節能減排,大幅度減少煤炭消費,減少石油消費,減少降塵。同時要嚴格執法,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問題。
   駱建華表示,使用清潔能源供暖將成為今後的發展趨勢,但改造、定價等環節仍需要根據各地情況出台扶持政策,讓企業推進、群眾接受,從而調動全社會參與到大氣污染治理中。
   新華社記者 顧瑞珍 吳晶晶
   (據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原標題:供暖季,如何從“霾伏”中突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10casi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