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京報訊(記者 顏小葉)被“東西之爭”撕裂的烏克蘭,驟然遭遇客機被擊落的慘劇,無異於雪上加霜。這一事件是否會像“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原本已經岌岌可危的兩國關係?俄羅斯與西方、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似乎從未如此接近一個真正的十字路口。
  猜想一:烏克蘭東西部將更為分裂
  此前,烏克蘭安全局曾披露截取的錄音文件,在其中的對話里,烏克蘭東部武裝組織承認“擊落了一架民用飛機”。
  對此,烏克蘭駐華使館一位新聞官對記者表示,如果是由烏克蘭政府機構公佈的信息,可以保證其真實性。
  社科院俄羅斯東亞中歐研究所烏克蘭問題專家張弘表示,烏克蘭方面公佈的錄音還無法驗證事故的真實原因,只有等到飛機的黑匣子破解之後,才有可能破解真相。但是從目前各方公佈的信息來看,東部武裝的嫌疑最大。
  “擊落民航客機所致的嚴重人道危機,必將招來國際社會的譴責,讓責任方陷入外交被動。”張弘表示。
  “我們會繼續打擊恐怖分子,”烏克蘭駐華使館新聞官表示。
  分析人士表示,對於已經飽受“東西之爭”之苦的烏克蘭來說,這一事件或許會讓東西的對立情緒更為嚴峻。而本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俄羅斯烏克蘭關係,也可能因為這一事件繼續惡化,“俄羅斯可能徹底地失去烏克蘭,”相關分析人士指出。
  猜想二:西方或加大對俄羅斯的製裁力度
  就在MH17災難發生的前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了對俄羅斯實行新的製裁措施,新措施包括金融、外貿和能源等領域。美國官員紛紛形容這是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對俄羅斯採取的“最嚴厲製裁”。
  在美國宣佈製裁的同時,歐盟也宣佈對俄製裁。但歐盟內部對於製裁俄羅斯的態度並不統一。
  張弘表示,此前西方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不合作態度”已相當不滿,這次無疑“雪上加霜”。他認為,這次事故有可能促使歐盟立場統一,製裁俄羅斯已經不可避免。
  《紐約時報》的分析也指出,歐洲官員最初的反應頗為謹慎,在就此事的可能影響得出結論前,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信息,不願歸咎於任何一方。但大部分遇難乘客為歐洲人,其中多數來自航班始發地荷蘭,共計154人,這可能增加歐洲政府作出回應的壓力。
  人們或許不記得的是,30年前,1983年,蘇聯錯誤地擊落了大韓民國航空的一架民用客機,莫斯科一度成為眾矢之的。這一事件也進一步加劇了美蘇之間的對立,對立的最後結果,是7年之後,蘇聯的解體。 這次,這次,人們真的擔憂:一場新的冷戰在等待這個世界嗎?
  編輯:李雪瑩  (原標題:追問五 |烏克蘭未來局勢會如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10casi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